文/曹中勋
由于研究组织治理与发展的关系,我在日常会阅读大量的资料,参加交流活动。在AI概念兴盛以来,我看到很多组织专家在不同场合经常描述一种“智能组织”。
这种听起来科技感很强的组织是什么样的呢?不同的专家有没的描述。但归纳起来,这种组织大体上有这样一些特征:
Ø 以人为网络节点,各小团体相互链接的拓扑组织结构。
Ø 从全局上来看,即是无中心化,无权威化,无固定组织形态的结构。
Ø 成员必须是平等的,由所有参与者共同拥有,以客户、产品为中心的组织,围绕客户和产品形成组织生态圈,组织最后的所有竞争力都来自成员的独立创新。
Ø 没有决策中心,而是顺态势发展而做出决定。他们并不依靠什么层级管理,更没有什么ERP或者什么KPI,完全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协作方式。
Ø 它有很多标签,包括:扁平化、去中心化、自组织化、无边界化、简单化、平台化。
这听起来很美好,像是一个大同社会。
它很值得向往......但是,等等,恐怕不是现在、马上,而是得等到你能设计出匹配的薪酬分配制度——并且——能够被组织成员接受之后。
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组织转型,都是围绕着可执行的分配制度展开的。没有可执行的分配制度——无论这种执行是通过国家暴力还是通过市场配置来完成——相应的组织形式便不可能成功运转。
企业组织也一样。
如果没有决策中心,谁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负责?如果没有经营结果,谁对员工的薪酬负责?如果没有人对薪酬负责,那么还有没有劳动关系?企业还有没有行政管理(控制)?如果没有行政管理,谁为对客户的违约事件、对用户的质量责任事故乃至企业的安全事故负责?如果企业负责,可是企业不能积累剩余价值、没有经营结果(财产),如何负责?
问题的清单还可以列下去。
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,考虑生产的组织方式,剩余价值的分配是要考虑的核心部分。没有恰当的分配制度支撑,就不可能有相应的组织方式。
那样一种“智能组织”,有没有可以实现的场景?有的,在某些以“个体生产”或“小生产”为主的企业当中可以实现,但其经营结果一定是波幅极大的,因此,也需要企业主提前做好一种心理准备——对经营结果完全“顺态势发展”。